广东医疗科研团队提出实时监测鼻咽癌治疗疗效新方法
2024-10-16 【 字体:大 中 小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7月26日宣布,该中心研究团队利用一种血浆中的生物标志物,实现鼻咽癌治疗效果和复发转移风险的实时动态监测,有望为鼻咽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策略。相关论文日前发表于国际医学期刊《癌细胞》。
论文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孙颖介绍,肿瘤患者的复发转移风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抗肿瘤治疗的进行,动态地发生着改变。理论上,重复进行肿瘤组织活检是获取相关信息最直接的方法,但是这种有创性检查患者接受度低,临床应用受到较大限制。
为了探索更加简便、可靠的手段来准确、实时地监测抗肿瘤治疗疗效和患者复发转移风险,研究团队以鼻咽癌作为研究模型,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大样本的观察性队列研究。马骏院士表示,此项研究为开展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生物标志物。
论文第一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博士后吕佳蔚表示,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鼻咽癌细胞会释放一种名为“游离EB病毒DNA”的物质进入血液,这是鼻咽癌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可以通过采血进行检测。
该研究招募了1000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采集受试者的治疗前、诱导化疗、放疗等不同治疗节点的外周血加以分析。结果显示,抗肿瘤治疗中,游离EB病毒DNA浓度的动态变化与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复发转移风险之间呈现出密切的联动关系。
根据该研究结果,治疗过程中,游离EB病毒DNA浓度在诱导化疗期间或放疗期间实现快速清零的患者,肿瘤在诱导化疗或放疗一开始则迅速缩小,治疗响应性好,3年无病生存率高。相反,治疗过程中游离EB病毒DNA浓度持续未清零的患者,肿瘤则难以消退,甚至增大,治疗响应性差,3年无病生存率低。
孙颖表示,既往治疗模式下,鼻咽癌患者一律接受“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过程中治疗策略不会改变。这项研究表明,在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指导下,鼻咽癌治疗可适时增加或降低强度,抗肿瘤治疗模式有望走向个体化。
【供稿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通讯员】文朝阳 陈鋆 郑敏珊
【频道编辑】李晓霞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猜你喜欢

乐道汽车服务答网友问:服务体系与蔚来是否共享等6项问题


天晟新材(300169)8月22日主力资金净卖出64207万元


按兵不动!美联储维持年内降息2次预期,经济压力上升


上海市基督教两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选举产生


联易融科技-W(09959)4月16日斥资1382万港元回购90万股


视网膜脱离治疗不再等!43岁“网脱”患者从确诊到完成手术仅用65小时


【环球财经】德国1月商业景气指数再次下滑


渣打银行首席执行官薪酬升至990万美元 创2015年以来最高


小米汽车24小时大定88898台 目前试驾预约非常火爆


杠杆买股:放大收益,谨防风险


“缸中之脑”可能吗?|机器学笔记专栏


不锈钢电动插板风阀推荐_控制_误区_阀门


宝马与阿里巴巴达成AI领域战略合作


一季度制造业利润数据改善明显,500质量成长ETF(560500)涨011%


二战之后的现代波兰是怎么形成的?斯大林为什么没有吞而并之?_苏联_苏军_华沙


特朗普宣布:将对所有在外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


4月30日韦尔转债上涨178%,转股溢价率4954%


先正达IPO申请获受理,拟募资650亿元,有望成科创板最大IPO


标普500指数期货扩大涨幅至06%,至盘中高点


4月28日奥维转债下跌04%,转股溢价率178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