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十大正规配资平台

策展人西蒙·贝克谈当代中国新摄影_作品_历史_社会

1698

2025-05-09 【 字体:

摄影在中国的历史,与摄影媒介本身的历史一样悠长。但如果真的只是从1980年代末期开始,才有可能谈论“中国摄影”呢?这种设问看似挑衅,实则指向一个本质问题:在全球化浪潮将中国推至变革核心的当下,原本地理与时间维度上的简单界定已不足取信。相反,过去四十年来的“中国摄影”是另一种历史、另一种叙述,是由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成熟的新潮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定义的媒介。

“破窗:当代中国新摄影”开幕现场

八十年代之后,中国社会和中国摄影都经历了深刻的转变。随着政治与社会面貌的转变,摄影已成为艺术家记录、审问与重新想像现实的有力工具。因此,摄影独一无二地捕捉了这个处于变化中的国家——它变化中的城市、有争议的历史,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

展开剩余93%

展览标题“破窗”的灵感来自荣荣,他可能是中国摄影界最重要的思想者和形象大使——无论在他那一代,还是后来者。1996年他与刘铮共同主编《新摄影》创刊号时曾撰文指出:“当封闭多年的房间里突然打开一扇窗,我们呼吸变得顺畅,新摄影的意义由此确立。”

要探讨当代中国摄影之 “新”,存在多重阐释维度,每个视角都带有自身的复杂性和细微差异。从1979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自然·社会·人”影展,经过1980年代的“新潮美术”,到1990年代之后的实验转向,历史的演进脉络渐次清晰。但本展刻意回避历史和主题叙事,邀请观者透过艺术家开启的“窗口”,在主题单元的互文关系中重构认知。以任何顺序来看,这些相互关联的作品单元共同构成一个关于新摄影的命题——既是根本性的,又极具中国的特殊性。

本次展览从宥爱美术馆的收藏中精选69位艺术家的150余件作品,打破线性时序桎梏,以五个主题单元构筑多重对话可能。这种策展思路呼应西方艺术史中的“沙龙悬置”传统,在主题边界的流动性中激发开放式探索。

人类干预与自然之间的脆弱交织——景观既是冥想的空间,也是冲突的战场——在城市化与环境危机的加速中不断塑形。阿斗的黑白摄影将场景提炼为书法般的笔触,唤起一种静谧的神秘主义;刘晓芳的雾霭弥漫之作模糊了现实与想象的边界;封岩则通过堆叠的霓虹灯管,在炽热的光晕中解构传统绘画。其他艺术家通过颠覆传统意象,批判城市发展的代价:洪磊挪用古典元素——盛放的枝桠、纤弱的鸟雀——却将其凝固为人工的、失血的形态;姚璐的巨幅作品模仿山水画,揭开那些被绿色防护网遮蔽的垃圾填埋场的真容;杨泳梁的数字合成作品将树木化为电线、山峦变为吊塔与楼群;袁顺预想了一个人类痕迹被尘埃掩埋的未来,荒芜的寂静笼罩大地;刘勃麟将身体浸入如今已无法饮用的有毒黄河污染水域,变得无影无踪,消失在童年风景的变迁中。

《草叶集No.146》,阿斗,2014

《我记得II·02》,刘晓芳,2012

《迷幻竹07》,封岩,2011

《新山水I:行春古渡图》,姚璐,2011

《春》,杨泳梁,2017

人物与动物常成为生态、社会与政治现实的隐喻载体。黄晓亮的《风景这边好》用光影将夏日的捕鱼场景转化为怀旧的梦境;宗宁的手绘风格《飞虎》中,一个男人与神话生物对峙,翅膀却如纸般脆弱。李志国通过实验性曝光,将鸟与昆虫放大至庞然尺度,凸显其被忽视的存在感;付羽则以惊心动魄的影像——缠绕电线的动物尸体、腐烂或冻结的植物——直指工业化的伤痕。在《为无名山增高一米》中,苍鑫、张洹等东村艺术家以赤裸的躯体堆叠于山巅,直面“进步”对自然支配的欲望;任航将禁忌的肉体置于自然语境,挑战性别的桎梏;林志鹏(网名“编号223”)捕捉年轻一代在瞬息世界中的狂喜与忧郁,以特写定格转瞬即逝的亲密——不加修饰地展现了一代人于自由与不确定间的游离。

《春——人间景:风景这边好》,黄晓亮,2011

《冷冻番茄》,付羽,2014

捕捉现代都市的剧烈变迁,这组作品深入探讨个体如何在急速变化的景观中穿行、抵抗或被吞噬。刘勃麟标志性的“隐身”行为中,他的身躯消融于长城等地标,尖锐地指向个体在社会中的不可见性;张大力将巨幅人脸喷涂于待拆建筑,再将其凿出孔洞,揭露发展进程中历史与身份的抹除;邢丹文的《复制》系列以肢解的玩偶部件,唤起被社会规训重塑的破碎身体。杨福东的早期作品糅合共产主义宣传美学与90年代商业广告的光鲜质感,透露出对消逝的稳定生活的乡愁。其剧照《路客再遇》里,人物竭力逃离动荡世界却徒劳无功,梦想永远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

《城市迷彩91号 长城》,刘勃麟,2010

《路客再遇No.3》,杨福东,2004

疏离与在都市混沌中坚守个性的双重隐喻,在莫毅的自拍中化为一张紧贴急速变幻街景的扭曲面孔,将异化感推向极致。张晓从双重视角捕捉城市化的裂痕:《海岸线》记录中国沸腾的海岸——机遇之门下千万人寻找新生;而《山西》系列中,冬日村庄里扮作神祇的戏剧演员,编织出乡土中国抵御现代性侵蚀的梦境。姜健的河南农民肖像显露怀旧与变革的撕扯,这位“中国奥古斯特·桑德”以冷峻的镜头定格尚未被城市扩张吞没的边际生活;刘铮的《国人》直面被进步遗落的面孔——易装者、老者、心智障碍者——拒绝让现代化将其化为透明。谢爱军在中国西北模糊城乡边界,影像中传统的残迹与变革的刺目碎片并存,震颤着怀旧与不安的交响。

《主人系列》,姜健,1997

《国人系列:一群打水的犯人》,刘铮,2007

透过摄影,艺术家见证历史,保存、重释并挑战形塑集体记忆的叙事。于筱的《上学路上》与《未央》系列探讨成人化的不安过渡——童年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碰撞。她将成年特征嫁接到漫游于碎片化梦境景观的小女孩身体上,构建出一个时间停滞的幻想世界,折射出中国“80后”繁荣期的象征重量与独生子女政策的深远回响。在《起源》中,少女被置于不断扩张的丛林,既是危险之地,亦是可能之境。蔡东东曾是一名军队摄影师,他将文革时期的照片进行处理,撕裂、刺穿并重塑成三维物体。通过这一行为,他将宣传品转化为雕塑,从过去中发掘出新的意义。海波在《友谊》中凝练失落与变迁,将旧照片与数十年后重新演绎的版本并置:同一批人,同一姿势。他镜头下骑自行车的男人序列,于剧变的世界中唤起孤独、过渡与怀旧的永恒回响。

《上学路上》,于筱,2012

《友谊》(双联),海波,1999

数位艺术家转向传统技法或历史图像以审视现代性。骆丹采用19世纪的火棉胶湿版工艺,携带便携暗房深入云南偏远村落,既致敬这一古老媒介,亦赋予拍摄对象永恒的尊严。邸晋军同样拥抱湿版技法,以既具当代感又深植过去的肖像,对抗数字图像的易逝性。潘钺在复杂场景中捕捉卸下角色却仍着戏服的中国戏曲演员,将其置于受米开朗基罗、荷尔拜因等西方大师启发的意外情境中;张巍则以新方法重构古典肖像——拍摄陌生人并将其五官拼合成一张复合面孔。他的《人工剧团》模糊现实与虚构的界限,唤起一种奇异而熟悉的存在。

《杨杜蕾与杨化林姐妹,瓦娃村》,骆丹, 2010

《向荷尔拜因致敬》,潘钺,2006

《人工剧团:不知名妇女肖像》,张巍 ,2013

曾是漫画家的桔多淇,通过一种出人意料的媒介——蔬菜——重新想象标志性形象。她以卷心菜雕刻的玛丽莲·梦露裸体日历,既指涉流行文化,亦隐喻中国从农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其材料天然易腐,象征传统在剧变世界中的短暂与万物的无常。

《娜娜》,桔多淇,2010

表演性与概念摄影以1990年代北京东村为生根沃土——身体在此成为抵抗的场域与叙事的画布。荣荣记录了他与张洹的著名合作《12平方米》:在这场残酷的耐力表演中,张洹将蜂蜜与鱼露涂满身躯,在公厕静坐数小时,任蝇群覆盖皮肤(对恶劣生存环境的直观控诉),最终跃入污水塘清洗自身。其后期作品如《我的波士顿》(2005年)中,他将自己埋入美术馆外的书堆,喻示历史与审查的窒息重压;《家谱》(2001年)里,他的面容被层层墨写的文字、文化符号与姓名逐渐遮蔽,直至湮没于纯黑面具下——身份消抹的惊心隐喻。另一位东村代表人物马六明以雌雄同体的化身“芬·马六明”闻名。通过公开裸体表演与易装,他挑战性别规范与社会禁忌,将身体同时作为欲望与反抗的客体,搅动自我认同与社会规训的边界。

《我的波士顿#2》,张洹,2005

《无题·上海家谱一》,张洹,2001

《芬·马六明》,马六明,1994

邱志杰的《刺青系列》(1994年)探讨了个性与控制之间的张力,他将包括“不,你不能”在内的汉字直接刺在自己的皮肤上以及周围的墙上,仿佛将自己与环境捆绑在一起,使自己噤声。何云昌在其最激进的行为艺术之一中,未使用麻醉剂就切除了自己的一根肋骨,之后将其镀金并制成项链。孔宁在她的《婚纱系列》中将行为艺术与抗议相结合,自称为“地球的新娘”。她举行象征性的仪式,用废弃物制作婚纱,以批判环境的退化。崔岫闻的《天使》中,一模一样的怀孕少女出现在如梦似幻、经过数字处理的风景中——身着白色衣服,双眼紧闭,象征着一个对自身压抑和从众现象视而不见的国家。马良(Maleonn)在《上海最后的骑士》中转向了摆拍摄影,这是对他家百年老宅在拆除前的告别。一位身着厚重盔甲的孤独骑士在充满往昔遗物的房间里徘徊。他的存在成为了一种对命运、无常以及城市化进程不可阻挡之势的忧郁沉思。

《纹身2号》,邱志杰,1994

《天使3号》,崔岫闻,2006

《上海最后一位骑士02》,马良,2020

展览终章探索光在摄影中的变革力量——既作为图像诞生的媒介,亦象征崇高的精神性,将日常升华为揭示深层真理的通道。艺术家们以光影交织,邀观者步入现实与超现实交融的秘境。曾梵志在上海外滩美术馆的装置艺术中糅合神圣与世俗:彩色玻璃上的大象意象与面纱笼罩的圣母雕塑并置,强烈的对比引发对神性与人性、象征与实体关系的沉思。王璜生的书法线条在空间中游弋,时而如铁丝网般纠缠,时而舒展若液态流动,暗喻规训、天真与自由的永恒博弈;其笔触的起伏构成超脱时间的韵律,在密结与松弛间编织视觉的呼吸。袁顺的《臆念之景》以未来为沉思对象,将太空探索的哲思与随之而来的伦理追问交织其中;邵文欢的浩瀚梦境景观成为冥想之门——既叩问虚实与存灭的辩证,又以数字技术重构古画魂魄,在当代语境中唤醒山水的灵性。这些作品警示自然脆弱性的同时,引导观者进入外部世界与内在感知的静默对话。蒋鹏奕则以延时摄影、蜡与荧光颜料的实验性手法,将日常转化为另一个世界的幻象:图中迸裂的日光仿佛穿透物质维度,在荧光色层中凝结成超越自然法则的辉光。

《2010》,曾梵志,2010

《浮玉No.7——来自“鹊华秋色图”的写生》,邵文欢,2013-2017

《太阳太阳14号》,蒋鹏奕,2019

参展摄影师作品集推荐

发布于:河北省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公募基金规模首超银行理财

公募基金规模首超银行理财
日前,银行业理财市场存续规模数据出炉,与公募基金规模相比,银行理财首次被反超。根...

宏和科技高端产品放量, 推动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超去年全年

宏和科技高端产品放量, 推动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超去年全年
在AI技术革命与全球电子产业复苏的双重驱动下,宏和科技(603256.SH)交出...

5月2日香港周生生黄金价格35800港币两

5月2日香港周生生黄金价格35800港币两
5月2日,香港周生生黄金价格35800港币/两,铂金价格11140港币/两,金条...

资本市场工具如何助力突破瓶颈?上交所启动百家民企大调研

资本市场工具如何助力突破瓶颈?上交所启动百家民企大调研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

擦亮青春奋斗的底色——天津青联凝聚力量挺膺担当

擦亮青春奋斗的底色——天津青联凝聚力量挺膺担当
  新华社天津5月4日电 题:擦亮青春奋斗的底色——天津青联凝聚力量挺膺担当  ...

公募造星时代落幕 团队作战渐成主流

公募造星时代落幕 团队作战渐成主流
  证券时报记者 吴琦  明星基金经理出走趋势并未因市场好转而终结。开年以来,公...

英镑美元3月6日最新交易策略

英镑美元3月6日最新交易策略
周二(3月6日)亚市午后,英镑/美元位于1.3795附近水平徘徊。日内外汇网站F...

定期报告涉嫌信披违法违规 立方数科被立案

定期报告涉嫌信披违法违规 立方数科被立案
  【导读】立方数科因定期报告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被立案  4月28日,立方数...

晋商银行:业绩滑坡、股东减持、资产质量持续下滑

晋商银行:业绩滑坡、股东减持、资产质量持续下滑
近日,山西省内唯一一家上市的城商行——晋商银行(2558.HK),对外披露了20...

浦发银行:化被动为主动,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浦发银行:化被动为主动,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原来高收益理财背后藏着这么多陷阱,工作人员演的骗子套路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在...